首页>学生活动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举办庆祝建院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2025年第八场学术沙龙
日期:2025-05-13点击数:字号:【

2025年5月9日,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举办庆祝建院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2025年第八场学术沙龙。本次沙龙聚焦水利工程多个关键领域,邀请了六位来自不同研究所的22级硕士研究生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的王文同学利用InSAR技术,以黄河流域某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小基线集、选择合适的滤波算法和相位解缠方法,获取了大坝的变形时间序列数据,能有效识别大坝异常变形区域,为堤坝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水工水力学研究所的赵清晨同学研究了不同堰上水头下环形溢流堰、竖井段、压坡与退水隧洞的水流流态,以及消能井水面线和退水隧洞出口水舌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底板和压坡段的时均压强,为溢洪道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材料结构研究所的李怀森同学通过试验建立了纳入土源因素的流变特性预测模型,从微观作用力角度分析了模型物理意义,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范德华力、双电层力的影响,为流态固化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岩土工程研究所的孙志磊同学通过试验研究了高含水率湿排铝土矿泥在真空固结—水泥改性协同作用下的固结机理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水泥改性可显著提升矿泥的排水固结效果与力学性能,真空度能有效传递至土体深部,为尾矿库沉积滩面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的范凯同学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城市型水库的特征、判别方法和发展特性,发现其数量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相关,且存在坝体低、工程等级低、防洪标准低等问题,为城市型水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岩土工程研究所的董仕骏同学通过单元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淤泥絮凝沉降和脱水的影响规律,构建了絮体定量化表征及分类标准,并建立了 CNN-BiLSTM-AM 预测模型。研究成果为疏浚淤泥的处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本次学术沙龙涵盖了水利工程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汇报人分享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在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为解决实际工程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活动期间,同学们积极交流互动,深入探讨研究中的问题和挑战,学术氛围浓厚。此次沙龙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对推动水利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 访问总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